当前位置:哈密巴里坤旅游 >大河唐城 > 巴里坤新疆哈密 巴里坤

 

大河唐城

关键词:新疆哈密

详细信息全部评论
 
大河唐城
在巴里坤,你可以做一个大唐旧梦,梦中可能会伴有惨烈的厮杀和万马嘶鸣,这就是大河唐城,一座距今近1300多年的城池。眼前的这座唐城遗址除了被岁月打磨的残缺不全的一圈黄土堆外,再无任何雄伟的影子,可还是能让你感受到的沧海桑田间的变幻、时空穿越的飞跃。
县城北15公里处的大河镇,当时的大唐王朝为了稳定疆土,令姜行本率数万大军于唐贞观十四年进驻巴里坤,在此屯集粮草,征收战马,制造兵器和抛石机,最后,一举平息了高昌王麴文泰的反叛。随后,武则天为保障西域丝绸之路的畅通,于唐景龙四年(710年)在甘露川(今大河镇区域,唐代所称巴里坤盆地)修建了这座兵城。距史书《元和郡县志》记载:“伊吾军:伊州西北三百里罗曼山甘露川。管军三千人,马三百匹。”这就是伊吾军屯军之地的大河唐城。大河唐城呈长方形,东西长约420米,南北宽约200米,中部有一道较宽的城墙,将城分为东西两个小城。城墙系夯土版筑而成,土质为黄土。东部为附城,城内设有通道出入主城,城墙较主城低矮,但面积较大,有3个马面,南城墙中部有一敌台,宽38米。西城,即主城,是官员所住,内建粮仓。附城住士兵,内建马厩。城的建筑形式总体上形似吉木萨北庭古城。城墙四角均有角楼,城外四周有护城河。站在用黄土夯筑的城墙上,端详着隔为东西两部分的城池,四周依稀可见的角楼,早已干涸的护城壕沟,仍可想象古城当年的辉煌。就在这座不起眼的兵城里,曾驻扎过成百上千的人马,他们随着号角出征厮杀,随着战旗列阵冲锋,坚守这丝绸之路的西域锁钥。又是这些伊吾军官兵,脱下战袍,就地屯垦,使这片千里沃野,成为宜禾粮仓。
城内先后出土了铜罐、铜镜、铜狮、铜佛、陶制品、石磨、开元通宝等文物,还有带精美纹饰的莲花地砖和莲纹瓦当,这些均为典型的唐代遗物,历史记载和出土的文物可以证明,这就是唐代军队驻守的城池。透过古城的历史,能够看到这里曾经的繁荣,这里的一切,也都真实地记录了那段辉煌的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在唐城之北,极目远眺,北面是连绵不断的北山,南边是险峻陡峭的天山,唯有两山相夹的这块盆地正是绿浪滚滚的甘露川。川者,水也,水流冲击而成的平原,自然也称之为川。甘露川有万顷良田,因土质肥沃,庄稼长势喜人,成为当地的主要产粮区,秋收后呈现出麦垛连绵、远接云端的喜人景象,被文人墨客称为巴里坤八景之一“屯稼堆云”;城之南,是湿地,一条溪水如银线,穿透草原腹地西去注入蒲类海。
  大河唐城是一部史书,它真实地记载了千百年来丝绸古道上的沧桑巨变,文明的传播,文化的西渐、东渐,更铭刻了中原、西域之友谊以及东天山文化的灿烂与辉煌。所以,无论岁月与风霜如何的无情,都磨灭不了这座军城在维护祖国统一,固边守疆中立下的不可磨灭的功绩。
 
巴里坤县红山口——石人子沟遗址群距巴里坤古城23公里,是古代游牧民族大型聚落遗址之一,巴里坤“新八景”之“王庭聆涛”的所在地。
巴里坤古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蒲类国,塞人、呼揭、月氏、乌孙、匈奴、高车、柔然、突厥先后在此聚居,逐水草牧放牲畜,素有“古牧国”之称。巴里坤是新疆汉文化的“基因库”之一,这里深厚而悠久的传统文化,令所有走近她的人肃然起敬。据考古发掘表明,位于哈密地区的新疆东天山一带曾是我国古代月氏、匈奴等游牧民族的聚居地。这里被确认为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古代游牧文化聚落遗址,并被初步认定是我国汉代北匈奴的夏季王庭(王庭是指封建社会少数民族的统治中心)。2010年7月6日,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考察组一行,在巴里坤红山口实地考察了新近发现的大型聚落遗址及游牧民族王庭遗址。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挖掘,2010年7月18日,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的师生在石围居住遗址里发现了与两年前发掘文物的外形一样的骨甲片、羊距骨和骨饰。虽然遗址中的石头经历了几千年岁月的磨砺,但仍可以清晰地看到游牧民族王庭庭院、祭祀台、灶台等分层规划排列的建筑群遗迹,在红山口的三处遗迹从南至北呈倒“品”字分布,其中中部高台位于遗址南坡山坡上的最高处,东、西两座高台分别位于遗址东西两侧的山坡上,非常规则。考古学家介绍说,在这里分布有广泛的保存完整的岩画区、墓葬区和建筑遗址区。它从上往下分为七个台阶,每个台阶上都有很整齐的列石。每个台阶都有砌筑着房子的遗址,顶部是拿石头垒起的祭祀台,这是目前东天山发现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片居住址,而位于2号区的一条路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条古代的石砌道路。在西面遗址的山脚下可清晰地看到呈“S”形的古代道路。在南北长约5公里、东西宽约3.5公里、面积约8.75平方公里的遗址范围内,分布有大型石筑高台3座、石围居住遗迹140座、墓葬1666座、刻有岩画的岩石2485块。考古队已发掘石筑高台1座、石围居住遗迹4座、墓葬12座。这处2007年度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遗址群,出土了大批具有典型游牧文化特征的铜器、铁器、陶器、石器等珍贵文物。在石人子沟遗址群考古时最重要的发现之一还有一处东西60米、南北约90米的大型石筑垣墙,这么大的石筑垣墙规模空前。垣墙内又另有多道石墙,将垣墙内分为多个房间,每个房间又彼此相连,这种布局在以往国内外发现的游牧民族居住址中很少见。由于挖掘技术等原因,至今只有俄罗斯考古队挖掘过此类遗址。在考古现场,一处石围居住遗址内有很多被大火焚烧过的黑木炭竖立土中,引人注目。考古学家认为,这一遗址说明当时已经有木结构带顶的房屋了。
为进一步保护东天山地区古代游牧民族文化聚落遗存、了解其考古学文化内涵,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中国国家博物馆、哈密地区文物局等五家单位联合申报的“东天山地区古代游牧民族大型聚落遗址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获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已列入国家财政部、
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专项经费支持,对遗址综合考古研究和遗址保护研究两大部分共计19个子项目展开,国家将投资5000万元把位于新疆哈密东天山地区的古代游牧民族大型聚落遗址,建设成为“王庭级大遗址”公园,这也将是新疆首个考古遗址公园。
巴里坤县红山口——石人子沟遗址群的发掘被考古界称之为21世纪初新疆考古中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它的发现推开了欧亚大陆草原文化研究的大门。
眼前的遗址,曾是世界上罕见的游牧民族王庭。站在巴里坤县红山口遗址的一座小山的顶上,望着沿山势分布的多层连排房址,总面积有上万平方米,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保存相对完整。再联想聚落遗址附近,还有墓葬、岩画等,自己仿佛穿越到了两千多年前,这些相互共存的古代游牧文化遗产将构成“王庭级大遗址”公园中的重要景点。
东黑沟景致迷人,非常适合七八月到那里去避暑游玩。

 

 

 

 

 

 

 

 

 

我要评论(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联系我们更多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